历史沿革:
1958年创建我校无线电系,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和电子工程专业的单位之一。
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航空武器控制、航空武器设计专业整体并入,国防特色更加鲜明。
2003年5月成立美高美集团4688am。
60余年来,培养了我国70%以上的航空电子与火力控制系统总师,为我国航空工业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培养了第一位博士,研制了我国第一架无线电测控中小型无人机、第一部机载航行雷达、第一套无人机宽幅面航空摄影对地观测系统等。
人才培养: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现有全日制学生2453人,其中本科生1274人、博士生325人、硕士生854人。本科生采用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模式。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3800余名高级人才,造就一批强基础、重实践、勇创新、敢奉献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教授等国家领军人才,30余位国家重大型号航电/任务系统总师、20余位厂(所)领导,以及一大批院所、高校和企业等行业领军人物。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创新型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一流课程4门,陕西省精品课程8门,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陕西省一流课程11门,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规划教材2部,国防特色教材4部,工信部规划教材7部。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43人,其中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劳模创新团队、6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工作室。
学科建设:
主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主建二级学科:系统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航空电子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柔性电子、微纳电子及器件等方向,推动了我国“三航”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跨越式发展。学科水平稳步提升,特色进一步增强。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空天信息获取与处理、全域信息传输与定位、空天地海跨域组网、智能声学与海洋信息感知等特色方向和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形成了“空、天、地、海”全域信息获取、处理与传输学科结构,优势特色明显。在2022年全国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喜获佳绩,取得新突破。上海软科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10%。
系统工程二级学科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武器系统探测、制导与控制、复杂系统设计与分析、装备体系对抗与效能评估、无人系统指挥与控制等方向研究,在国内行业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负责了90%以上军机/民机型号的火力控制与作战技术攻关,为综合电子系统与火力指挥控制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领军人才,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支撑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软科排名中位居全国前10%档。
其他支撑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科学研究:
学院坚持“四个面向”,以航空、航天、航海电子信息为特色,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在航空电子综合系统、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智能空战与对抗、机载雷达与侦察、空天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空天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光电信息处理与测试、卫星导航与定位、通信与导航抗干扰、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无人机测控通信、航空微纳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等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优势显著。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点以上项目百余项,先后以第一单位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7项、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1项。获CVPR 2012最佳论文奖、APSIPA领导与贡献奖为代表的国际学术奖二十多项。
支撑平台:
6个国家级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
ü 无人飞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ü 空基信息感知与融合重点实验室
ü 飞行器综合体效能分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ü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ü 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ü 集成电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
ü 空天电子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ü 智能空天电子系统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ü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共建)
ü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ü 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ü 陕西省多域协调探测与导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ü 陕西省空天极端环境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心
ü 陕西省智能视觉计算与对抗工程研究中心
ü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ü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5个协同创新中心
ü 西安虚拟现实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ü 华为-西工大移动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ü 海格-西工大先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ü 西工大-中兴通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ü 陕西通用飞机协同创新中心
4个省部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ü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ü 陕西省脑机一体化及其无人系统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ü 陕西省飞行器综合体效能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ü 陕西省“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建)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实施“信达天下,通感四海”计划,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省部级及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5位国际著名院士专家担任顾问教授,先后邀请50余名外籍专家来校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1人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及“陕西省三秦友谊奖”,2人分别当选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和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会APSIPA副主席,20 余人担任 IEEE TGRS、JSTARS、TSIP 等重要国际期刊编委。多次举办承办高水平行业国际学术盛会,先后主办 IEEE ICSPCC 国际会议、IoTaaS等;创办国际智能无人系统大会、中国航空兵器大会、航空武器系统学术年会,是中国电子学会智能无人系统分会等组织挂靠单位。
(数据截至2023年9月5日)